临床研究是医生的天职天命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关于医生是否要进行科学研究,应该进行哪种科学研究,学界内外有多种意见,可谓众说纷纭。医生是否从事医学研究,尤其是临床医学研究,是决定其能否站在医学发展的前
近年来,关于医生是否要进行科学研究,应该进行哪种科学研究,学界内外有多种意见,可谓众说纷纭。医生是否从事医学研究,尤其是临床医学研究,是决定其能否站在医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医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医生,应清醒地认识到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临床与研究高度统一,天然一体,密不可分。无研究,尤其是无临床研究,无以造就好医生。
医生作为知识分子,担负着为人类进行知识创造、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责任。开展临床研究、改善临床实践是每一位医生的天职天命。医生应当看到,转化医学兴起、大数据时代来临与中国奋起推动临床医学研究出现历史性交汇,形成历史性契机,有望使中国医学研究实现历史性跨越。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将会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每一位医生,包括呼吸科和肿瘤科医师都应抓住这一历史性契机,积极投身于临床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一、资源丰富是我国临床研究最大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患者就医量、住院量极大,为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研究资源。仅以住院患者为例,2005年美国入院治疗人次数不足4000万,而我国入院治疗人次数超过7000万;2009年美国入院治疗人次数与2005年基本持平,而我国入院治疗人次数则已达到1亿3千万,为美国入院治疗人数的3倍有余[1-2]。若再考虑到我国平均住院日为美国的3-4倍,粗略算来,我国开展住院临床研究的观察时日数约为美国的12倍。如此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源,令很多国际临床研究者羡慕不已。此外,我国患者就医较为集中,病例往往集中于大医生、大医院,无论是对门诊患者还是对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都相对容易进行,加之研究成本较低,故在临床研究资源的组织与调配上,亦占有优势。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与有利的条件,如不能加以充分利用,产生足以改善临床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是对临床资源的浪费,更是临床医生与临床研究者的一种“失职”[3]。
二、“游击队”亟待升级为“正规军”
我国临床研究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涉猎粗浅、产出有限,而究其核心原因,则是观念落后、能力欠缺。当前,我国医学界对于开展临床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观念较为落后,“只有基础医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才是科学研究”、“临床医生只需要治病,不需要做科研”之类的奇谈怪论屡见不鲜。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临床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施行转化医学研究模式的“瓶颈”[4]。对于国际上普遍认为最可能产生重大临床研究成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注册登记研究和大型队列研究,我国临床研究者较缺乏前瞻性设计能力,涉猎有限,设计科学、实施良好、质控严格的研究项目较为少见。此外,我国大部分医院尚不具备充分开展规范临床研究的平台条件(如较完善和可多医院兼容的电子病历系统EMR、数据库、标本库),未着意打造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医学统计专家、数学专家、医学伦理专家、物流后勤团队等在内的专业化临床研究队伍,也并未像建设基础研究实验室一样拿出足够的资金和空间创造临床研究条件[5]。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的临床研究还停留在“作坊式”工作的阶段;临床研究队伍多为“兼职”、“游击队”状态,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临床研究“正规军”,产出也是散种零收、良莠不齐。如果我国的临床研究者能把握时代机遇,全面加强我国临床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开展一系列高水平的临床研究项目,则有望产生一批国际认可的,或适用于中国人群与中国国情,或适用于全球的临床研究成果。
三、加强体系与能力建设-促临床研究起飞
全面加强我国临床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远非几家医院努力、几位专家振臂一呼即可完成,而是需要政府、业界、医院、医生以及临床研究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从临床研究涉及的各个领域、层面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改革,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方可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飞跃发展。(1)观念的深刻转变是发展我国临床研究的前提。医学界应清醒认识到,研究是医生的当然属性,是“医匠”向医师转化的必由之路。(2)人才队伍是发展临床研究的关键。应重点甄选培养临床研究的“将帅之才”;改变从事临床研究队伍“散兵游勇”的现状,打造专业化、成建制的多元化的立体临床研究专业队伍。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应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中安排临床研究的学习和培训。(3)依托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促进我国临床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4)各研究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临床研究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为临床研究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条件。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促成行业内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医保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数据共享。(5)打造专业化的临床研究支持平台,包括:规范化、成规模的临床基地,规范的临床生物标本库(BioBank)[6],专业化的临床收据库,专业化统计分析平台,专业化的后勤(Logistic)支持及专业化研究协助方(CRO,ARO)的参与。(6)院际之间可以成立多中心临床研究网络,以临床研究能力较强的大型医院或医学中心作为中心单位,辐射该区域内各级医院,形成可进行多中心RCT、注册登记研究、队列研究、新技术推广的协作网络,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院内应实现某学术领域多学科交融的临床与研究立体架构。(7)国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利用政策、体系、条件和制度建设,促进我国产生符合国际规范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借以切实改善我国临床实践。争取专门设立临床研究支持项目,大幅提高资助水平;加强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开展临床研究教育培训;在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方面对医生从事临床研究给予政策导向。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统计》 网址: http://www.zgwstjzz.cn/qikandaodu/2020/1019/399.html